本站提供百科,欢迎转载和分享。

泾县推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与保护

2025-05-28 05:33:25 来源:流浪地球剧情详细介绍 浏览量:28}

  本报讯 近年来,泾县泾县按照“保护为主、推动抢救第一、非物合理利用、质文传承发展”的化遗护工作方针,全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传承保截至目前,泾县该县共有县级以上(含县级)非遗项目84个、推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1名、非物生产示范基地4个、质文博物馆和艺术馆各1个。化遗护

  落实政策,产传承保完善机构。泾县该县成立了“泾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推动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非遗保护工作的非物领导,负责研究协调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事项。省非遗保护中心向泾县文化馆授牌“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该县各级非遗保护单位的项目申报以及非遗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发展和传承工作。

泾县推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与保护

  全面普查,积极申报。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为止安徽省唯一独立申报、独立保护的人类非遗项目。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涌溪火青、花砖、后山剪刀、泾县油布伞、榔桥木梳等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皖南糕点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茂林十二碗等36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21年,瓷青纸制作技艺、皖南腊味制作技艺等18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遗项目数量和级别位居全省县级非遗保工作第一方阵。

泾县推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与保护

  壮大队伍,加强培训。为加强泾县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目前该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全市共1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91名。推进非遗保护项目传习基地建设,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2个(宣纸、宣笔),市级2个(花砖、榔桥木梳)。

泾县推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与保护

  (项静 本报记者 刘畅)

【本文网址:/news/93e4599861.html 欢迎转载】

栏目一

Copyright@2003-2019 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流浪地球剧情详细介绍 版权所有

XML地图